时尚是一种轮回,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消失的黑胶,又重新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追求。
● 2017年6月30日,在停止生产黑胶近30年之后,索尼宣布将再次生产黑胶唱片;
● 2015年就决定要做“黑胶复兴计划”的星外星唱片公司,也在2017年正式启动这一计划;
● 此外,越来越多传统设备厂商也开始复产或推出新的黑胶播放机,例如索尼、铁三角......
黑胶产业的复苏,并非品牌厂商和唱片公司在实体唱片业持续低迷中的孤注一掷,而是黑胶热下的必然趋势。
据尼尔森音乐报道,2017年美国黑胶唱片销量为1432万张,连续第12年保持增长,而十年前,2007年,黑胶大碟在美国只卖出了近100万张;英国2017全年黑胶销量为410万张,刷新过去26年的纪录。
实际上,美国黑胶唱片业2015年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4亿美元,恢复到了20年前的水平。
或许很难想象,在实体唱片业衰弱,电子专辑和数字音乐为主的21世纪,黑胶唱片业竟然“一骑绝尘”,连年增长。
据美国唱片工业协会(RIAA)发布的数据指出,黑胶唱片行业近年来的年收入已经超过 Spotify、VEVO、SoundCloud 等线上音乐平台的总和。
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最新的ICM民意调查显示,将近一半的黑胶唱片买家在35岁以下,其中33%的用户在25-34岁之间。玩黑胶也从音乐发烧友的小众乐趣逐渐成为广大文艺青年的“标配”。
音乐圈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风潮,音乐人本就属于黑胶发烧的一大群体,对黑胶的回归自然是喜不自胜。
近几年,国外,从乡村歌手Granger Smith到流行歌手Lady Gaga、Bruno Mars,国内,从马帮乐队到李宇春到吴莫愁、朱婧汐,从经典到流行,从摇滚到电子,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在发行自己的限量黑胶。
在中国,喜欢黑胶唱片的人也越来越多。关于黑胶唱片的讨论,也越来越多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。
新生代“老公”蔡徐坤的粉丝在看完上周刚结束的东方风云榜之后,扬言“吃土”都想买偶像的实体专辑和黑胶唱片。可见黑胶市场之广阔。
陈奕迅的一位粉丝为了集齐他出道以来所有的黑胶唱片,也是一掷千金都心甘情愿。
黑胶唱片音质是否比CD、数字音乐更好暂且不论,玩黑胶的人大多数也不是冲着这一点去的。更多人喜欢黑胶,是追求一种精致生活的仪式感。
越来越多人喜欢上黑胶唱片,它发出的不是数字唱片死气沉沉的声音,它的声音让人感到温暖。有些人喜欢这样一种体验:必须从椅子上起身,把唱片放到唱机上,然后摆好唱针。这些人可不是什么怪咖,他们就是喜欢黑胶唱片,甚至会为唱片一掷千金。
这种体验与打开手机音乐app,随机播放大数据推荐的歌单的“快餐式音乐欣赏”完全不同,这样看似繁复的聆听体验中,人们更能体会音乐的价值。
另一个与数字音乐完全不同的体验是,收集黑胶唱片能带给乐迷们那种不经意找到一张绝版唱片的惊喜感。
而黑胶封面的设计也让黑胶成为精致家居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尤其是某些限量版的彩胶,已经不仅仅是一块唱片,而是一个刻有音乐的装饰品。
不仅是黑胶唱片,设计精巧,外观复古又时尚的黑胶唱机也成了精致生活的一部分,即使不放音乐,单纯摆在那,也能彰显主人的格调。
“尽管黑胶产业在全球已经复苏,国内黑胶市场仍属于初步阶段,黑胶唱片的销量持续逐步增长,但是目前国内合法渠道能购买的黑胶唱片种类较少,各发行公司推出黑胶的母带制作质量良莠不齐。”星外星音乐总裁在谈起黑胶复兴潮时说。
星外星作为国内第一个提出“黑胶复兴计划”的唱片公司,从2017年提出“黑胶复兴计划”开始,陆续发行推出超过60个的优秀黑胶唱片,除了精选优秀艺术大家的经典作品以外,还推出年轻歌手的作品,例如前面提到的吴莫愁、朱婧汐。
“目前部分业内推出的黑胶唱片并非原始母带而是用CD音源制作的,这将严重影响乐迷对黑胶唱片的聆听体验,星外星目前也在联合同行,建立一个出版发行黑胶的制作标准,希望提供给乐迷们优秀的聆听感受。”
在被问及年轻群体大多喜欢哪些类型的黑胶时,星外星音乐总裁表示,目前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黑胶唱片是一些经典作品的复刻,而星外星目前对黑胶唱片的选品也集中在“经典”,包括最经典的电视剧作“红楼梦”、和时代巨星邓丽君早期的作品以及绝版的上海百乐门爵士等等,受到年轻乐迷的追捧。
随着越来越多行业从业者对黑胶文化的推动,星外星预计在今年年末,黑胶唱片和唱片机的销售将迎来一个小的爆发期,并且随着黑胶市场的持续升温,在音乐种类、硬件设备和包装设计上,也会迎来更多元化、更年轻化的趋势。
火博